中资企业出海——跨境债权实现的机制创新与路径突破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04-10信息来源:
编辑:学生1审核:

        2025年4月1日“中资企业出海——跨境债权实现的机制创新与路径突破”研讨会在深圳卓越前海壹号圆满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深圳大学法学院主办,粤港澳大湾区涉外律师学院、深圳大学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广东)基地、上海市海华永泰(深圳)律师事务所与深圳大学法学院校友会共同承办。活动聚焦新时代下跨境法治协同的迫切需求,旨在探索跨境债权实现的创新路径,助力中资企业构建风险前置化、执行体系化的出海合规策略。


        深圳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校友会名誉会长马文泽教师代表、监事会主席刘飙海华永泰深圳办公室高级合伙人冯镇波校友及关全校友出席会议。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淑钿、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务部部长刘兆燕、海华永泰上海办公室高级合伙人余盛兴、伦敦办公室主任许明睿及巴黎办公室顾问袁展颜作为嘉宾进行分享。会议的主题分享与圆桌讨论环节分别由海华永泰深圳办公室主任、校友会轮值会长黄丹娜律师代表谢宝莹主持。


一、开幕式

         开幕式由上海市海华永泰(深圳)律师事务所主任、校友会轮值会长黄丹娜主持。深圳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校友会名誉会长马文泽作开幕式致辞。

        马文泽在致辞中首先代表深圳大学法学院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嘉宾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对支持本次研讨会顺利召开的上海市海华永泰(深圳)律师事务所与深圳大学法学院校友会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深圳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累计培养近30万名人才,其中95%的校友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区域法治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未来,深圳大学法学院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涉外律师学院重点培养精通国际规则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深化跨境法律实务创新,为深圳企业突破国际竞争壁垒、构建全球化合规体系保驾护航。

二、主题发言

       主题发言环节,余盛兴、许明睿、袁展颜及张淑钿,分别以美国、英国、法国、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法律实务与前沿研究为视角,围绕“中资企业出海的债权实现与争议解决”主题展开深度解析。


       余盛兴《中资企业“出海”法律观察与风险应对》作分享。他深入剖析当前中美博弈对中资企业全球化的影响,指出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了跨境债权追偿难度,建议通过管辖约定灵活化、申请财产保全“刺破公司面纱”等策略应对跨境债务纠纷。


       许明睿《英国争议解决机制助力中资企业“后半程突围”》主题分享。他着眼于中资企业出海的运营阶段,指出在英国进行国际诉讼具有判决国际认可范围广、法律费用适中且胜诉方费用回收以及第三方资助诉讼模式完备等优势,结合经典案例阐释在跨境资产冻结和执行中以英国法院认可为依托的实操路径。

         袁展颜《法国企业濒临破产,中国企业如何实现跨境债权》主题分享。她详细阐释了法国企业破产经历的三个阶段,为中资企业提供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针对产品出海型企业普通债权实现难的问题,提出保留完整债权凭证约定有利仲裁条款追踪债务人资产动向,并积极介入破产重整谈判以争取最优清偿方案的实务策略。

        张淑钿《大湾区商事判决认可和执行的新发展》作主题分享。她结合个案深入解读2024年《最高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判决的安排》的核心变化,强调“港资港法港仲”政策突破,提出合同起草阶段精准设计争议解决条款,诉讼中把握时机,诉讼后利用大湾区司法协同机制推进平行申请加速债权执行等实务建议。

三、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环节由谢宝莹律师主持,刘兆燕、余盛兴、许明睿以及袁展颜就“债权实现风险在出海决策中的影响”“跨境争议解决的焦点问题”“法律程序的启动”三个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企业代表与法律服务提供者从各自角度分享了宝贵经验,为参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实战案例和前瞻性思考。

刘兆燕表示出海企业通常采用“1+1+1”法律团队模式(中方法务主导+本地法务协作+外部律师支持),并通过提升企业与律所以及律所之间的合作效率来降低诉讼成本;就债权实现问题,他建议企业关注前端的争议解决条款“场景化设计”,并分享了企业内部法务、业务、财务联合催收机制的经验。

余盛兴结合实务经验,指出需要关注合同条款特别是送达条款的约定,从而避免被动应诉;在债权实现问题上,他表示由于美国诉讼费用高昂,故建议根据案件标的额选择合适的追偿途径,从而平衡争议解决的成本与收益。

许明睿结合实务经验,表示中资企业在出海英国过程中通常因不熟悉当地文化和法律、催收货款等问题产生纠纷;另外,他还从英国诉讼的角度分享了如申请freezing order、tracing order、利用私家侦探合法调查资产等诉前保全程序之外的其他有助于债权实现措施。

袁展颜结合实务经验,表示法国劳动法与税法合规是中资企业出海的主要风险点,因此她建议通过提前培训管理层、规范岗位职责,从而避免员工诉讼与税务稽查;由于法国诉讼周期长,故建议企业组建“中外混合团队”(中国律师牵头+本地专家配合),推动案件高效和解或执行。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一次思想碰撞的盛会,为中资企业破解跨境债权困局提供了深度对话与务实合作的平台,为推动中资企业全球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