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丨石静霞:中国跨境破产的立法与实践:现状、问题及完善
2025-03-27信息来源:
编辑:学生1审核:

讲座回顾丨石静霞:中国跨境破产的立法与实践:现状、问题及完善

2025323号,由深圳大学法学院主办,深圳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涉外律师学院承办的“丽湖法治大讲坛”总第一百二十七期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高端论坛”第十八期学术讲座于明律楼103报告厅顺利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吴玉章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石静霞以“中国跨境破产的立法与实践:现状、问题及完善”为题,分享跨境破产的法律框架、实践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讲座由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宋旭光主持,吸引众多法学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到场聆听。

讲坛伊始,石静霞教授首先对跨境破产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她指出,跨境破产涉及债务人、债权人及财产在不同国家间的法律关系和程序协调,是全球化背景下法律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日益频繁,跨境破产案件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对各国法律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紧接着,石静霞教授系统梳理了跨境破产的法律框架,特别提及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制定的《跨国界破产示范法》,作为国际社会合作处理跨境破产案件的重要参考框架,旨在促进法律协调,提升案件处理效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石静霞教授揭示了跨境破产实践中遭遇的法律适用冲突、资产追回难度及程序协调复杂性等核心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石静霞教授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她认为,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构建跨境破产法律合作机制。同时,国内立法也应不断完善,以适应跨境破产案件处理的需要。此外,法律界人士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以更好地应对跨境破产领域的复杂问题。

在互动环节,与会者积极提问,就跨境破产领域的热点问题与石静霞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石静霞教授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此次讲坛不仅加深了与会者对跨境破产法律议题的理解,也为推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