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师长的注视、亲人的期盼与挚友的陪伴下,经过这个隆重而庄严的典礼,同学们将开启人生新的旅途。我谨代表学院,向每一位毕业生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回首往昔,在深大法学院的三年、四年抑或是七年,短暂而又充实。相信大家此刻的脑海之中,满是欢笑与泪水,一件又一件有关挑战与成长的故事,历历在目。在时光的磨砺下,同学们尽情享受青春的美妙,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法律学识,还锻造出充分的信心,做好直面社会和人生的准备。
上周,学院2014届本科生重返母校,分享毕业10年后的心得。今天,我也想向大家发出“10年之约”,到2034年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回母校重聚,把你们的故事讲述给我们。虽然届时我已经退休,但只要你们邀请,我定会和今天在座的老师欣然赴约,一起聊一聊这十年过得如何?是否仍然坚守自己大学时的理想?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
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都不是很好,不可避免会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对个体而言,大环境没法改变,我们只能去适应,因此我希望大家保持乐观,寻找各种机会先安顿自己。找到合适工作的,要好好珍惜,努力做事,争取不断进步。暂时还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建议大家不妨稍微降低期望值,调整一下就业的面向。除了考公考编等传统就业路径,大部分人还是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从法律服务角度找到自己的定位。
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汇聚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对法律与科技的融合有着巨大需求。黄惠康教授在6月19日的讲座中也提到,全国有近5万家企业出海投资,每家至少需要配备10名法律专业人员,以应对东道国越来越高的合规要求。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科技创新对法律的挑战?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跟着中国企业走向全球?作为一个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个体,我们需要准确识变、积极应变。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心态很重要,综合能力提升很重要。只有自己先准备好了,机会来临时才抓得住。
在职场的舞台上,深大法学院的毕业生们以其踏实肯干的表现,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好用”。这两个字是对你们能力与品质的双重肯定,它不仅意味着你们眼界开阔,能够自如应对各种挑战,更表明你们有很好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面对不确定事务能够灵活应变。这与学院求实创新的环境、学校注重实践的氛围、深圳改革开放的品性,都是息息相关的,它是深大法学学子的鲜明标志,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并继续发扬。
然而,我们的目标远并不止于此。我们不满足于仅仅培养出“好用”的毕业生,更要为建设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法学院而努力。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心怀法治理想,为国家出力、为正义发声。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有敏锐的思考能力。如果不重视理想信念,不注重基础理论,格局不大、视野狭隘,即便短期内能很快适应环境,事业上也不一定能走的远。比较一下不同学校的教育风格,和毕业生们一段时期之后的总体成就,可以找到一些端倪。自我定位不能太低,否则会影响长远发展。
同学们,在充满未知的人生旅途上,你们将穿越鲜花盛开的原野,也将踏过荆棘丛生的小径。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复杂社会和风险环境中,愿你们能够坚守底线,保持自我。首先,要保证身体健康,心态积极乐观,取得成绩不要骄傲,遇到困难不必灰心,要有直面生活的勇气。其次,保持善良之心,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别苛责和为难他人。第三,在职业规划方面,要有全球观念,眼光不妨放长远一点,勇于突破自己。最后,敞开心胸接受新事物,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面对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冲击,如果固守旧态,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
在2023年法学院毕业典礼上,我把同学们比作浪花,把学院和学校比作大海。浪花和大海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随时随地,彼此牵挂。学院是大家情感寄托的载体,是继续教育和能力提升的场所,也是校友们彼此联络的枢纽。一朝深大人,一生深大缘,只要在校园中度过青春,这段记忆就会一生铭刻在心。加入校友会,多回学校和学院走走,多利用学校和校友的资源,与老师们保持联系,分享你们的快乐与成长,这是我代表学院对大家的召唤。
当前国内法学院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各个方面都“卷”得很。我们起步很早,有过高光时刻,曾经备受关注和期待。近年来,我们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化提升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绩。但是,与深圳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相比,与深圳“双区”战略和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目标相比,与老师们、同学们和广大校友们的期待相比,我们还有非常大的努力空间。
请同学们相信,学院追求发展的决心无比坚定,目标非常高远,绝不做固步自封的井底之蛙。我们希望成为励志模范,成为同学们的榜样,我们期待同学们的监督,更期待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校友的成就,是衡量一所大学、一个学院、一个学科的重要标尺。当同学们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成就时,别忘了通过各种渠道帮助母校,关心学院发展。希望我们互相成就,共同进步,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后,再次向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祝福,祝大家前程似锦、大展宏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