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乔治·卡特鲁加洛斯:希腊宪法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特征
2025-11-02信息来源:
编辑:审核:

          2025年10月26日晚,深圳大学法学院“丽湖法治大讲坛”总第一百四十五期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高端论坛”第二十期学术讲座在丽湖校区守正楼A213举办。本次讲座特邀希腊前外交部长、联合国促进民主和公平的国际秩序独立专家、国际宪法学协会副主席乔治·卡特鲁加洛斯(Georgios Katrougalos)教授,以“希腊宪法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特征”为题,为学院师生带来一场兼具历史纵深与比较法视野的学术盛宴。本次讲座由深圳大学法学院院长熊伟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莫纪宏与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宋家乐、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叶海波等众多师生到场聆听,现场气氛热烈。

卡特鲁加洛斯教授首先从希腊宪政的历史源头出发,系统梳理了自1821年独立战争以来希腊宪法体系的演变历程。他详细介绍了希腊从早期地方性宪法(如1822年《埃皮达鲁斯宪法》)到现行1975年宪法的多次政体更迭过程涵盖君主立宪、共和制、威权统治与民主复兴等阶段。教授指出希腊宪政发展始终与国家动荡历史紧密相连。1975年宪法确立了希腊作为议会制共和国的基本框架,明确了民主原则、权力分立、法治国家与福利国家四大宪法基本原则。该宪法不仅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社会权利,还确立了国际法优先于国内法的原则,为希腊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奠定了法律基础。

与谈环节中,莫纪宏教授对卡特鲁加洛斯教授的分享进行总结与回应。他结合我国宪法的精神内核与实践脉络,指出我国宪法始终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立场。同时强调,我国宪法研究应继续立足国情,深化理论探索与实践总结。本次讲座对希腊宪政的解析,为我国宪法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比较法视角与启示。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踊跃提问。卡特鲁加洛斯教授结合希腊宪政实践与国际治理视野,耐心深入地解答了相关问题:他阐释了福利国家原则的财政支撑逻辑,提及希腊通过累进所得税、财产税等政策实现税收公平,平衡工薪阶层与高收入群体的税负;同时强调福利支出需匹配国家经济发展阶段,认为不同国家基于各自国情对福利国家原则的宪法定位有所差异,但这种多样性并无绝对优劣之分;他还介绍了希腊1974年政体公决、2015年债务危机公决以及2001年宪法修订相关公决等案例。

本次讲座不仅深入解析了希腊宪政的历史与现实,也为中希两国宪法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卡特鲁加洛斯教授以其丰富的政治经验与深厚的学术底蕴,展现了宪法在国家治理与现代性构建中的核心作用。整场讲座内容充实,互动深入,气氛热烈。与会学生表示,通过本次讲座,不仅对希腊宪政体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法治精神、民主制度与社会正义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