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赋能,共话成长——我院《非诉律师法律实务》课程实践活动
2025-11-13信息来源:
编辑:审核:

        深圳大学法学院《非诉律师法律实务》课程致力于深化法学实践教学,培养兼具跨学科视野的复合型法律人才。近日,课程的最后一讲从中伦律师事务所(深圳办公室)的真实业务场景出发,围绕非诉法律服务的核心议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界研讨。本次课程由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袁培皓律师主持,并特邀中金财富的朱莺女士担任讲师,旨在帮助法学学子立足于非诉法律服务的实务需求,深入理解金融逻辑,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前瞻性规划。


袁培皓律师在课程中强调,一名卓越的非诉律师不仅需要坚实的法律基础,更要洞悉商业世界的运行规律。非诉律师的核心工作领域常涉及企业投融资、家族财富传承等,这些业务与金融工具及财富管理理念紧密相连。掌握一定的金融思维,是提升法律服务专业度和广度的重要途径。此次邀请金融领域从业者进入课堂,正是为了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学习如何将法律知识与金融工具相结合,以应对实际挑战。金融从业者朱莺女士从法学学子的职业发展视角切入,通过剖析实务案例,让学生了解非诉律师在提供家族信托、股权规划等法律服务时,如何更精准地把握客户需求。


讲座在热烈的互动氛围中进行,法律思维与金融视角的交锋激发了学生们的深入思考。袁培皓律师结合讲座内容,从法律实务的角度进行点评,他提出了一系列实践性问题,例如:在家族信托等财富管理工具中,法律合规如何保障金融目标的实现?律师在平衡客户隐私与商业利益时应坚守何种职业道德?


这种跨学科的即时对话,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法律与金融协同服务的实际应用价值。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表现出对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复杂现实问题的浓厚兴趣。此次《非诉律师法律实务》的结课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职业视野的拓展。通过“走出校园、走进律所、跨界对话”的创新教学模式,学生们对非诉律师的职业内涵与能力要求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深圳大学法学院将继续探索多元化的协同育人模式,整合优质实务资源,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卓越法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