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精彩片段集锦
2025年10月25—26日,教育部高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2025年年会暨“构建中国特色法学教育体系”研讨会在广东深圳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深圳大学法学院承办,北京市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两高(深圳)律师事务所协办。

开幕式现场图片
10月25日上午,年会开幕式在深圳市资本市场学院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深圳市委政法委委务会成员、市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陈振波,广东省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金艳,教育部高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怀德,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召集人张文显分别致辞。

李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党委书记
李清泉代表深圳大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问候,并向关心支持深大法学学科发展的全体同仁表示感谢。他指出,构建立足中国实际、回应时代需求的中国特色法学教育体系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他结合深圳大学作为“特区大学”的实践,介绍了法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双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他提到,未来深圳大学将从强化价值引领、深化交叉融合、提升国际视野和增强服务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呼吁在座各方深化合作,推动中国特色法学教育发展,共同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陈振波 深圳市委政法委委务会成员,
市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
陈振波代表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深圳市法学会欢迎参会者,并感谢大家对深圳法治建设的关心支持。他指出,本次会议恰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的关键时期,法学教育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正积极推动法治人才培养和法学院校建设,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与先行示范区发展,期待与会专家交流经验、凝聚共识,共同促进新时代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金艳 广东省法学会党组成员、
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
金艳代表广东省法学会对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介绍了广东省在贯彻中央文件精神、推动法学教育发展方面采取的具体举措与现有成果。她强调,法学教育是法治建设基础工程,未来广东将从坚持正确方向、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协同联动三方面着力提升法学教育质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她呼吁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并表示广东省法学会将全力支持年会工作,期望各方携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法治力量,同时预祝年会圆满成功。

马怀德 教育部高校法学类专业教学
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马怀德介绍了2025年法学教指委以深化法学教育改革、推进法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开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一是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法学教育,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而行;二是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教材体系和中国自主法治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法治人才培养制度;三是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人才培养机制,常态化举办中国法治实务大讲堂;四是开展纪检监察专业建设,将纪检监察专业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及建设相关课程及数字化资源;五是指导各高校与实务部门协同育人,健全“双师”制度,强化实习实践。他表示,未来教指委将持续加强法学专业建设,助力教育强国与法治中国建设。

张文显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召集人
张文显首先向为本次年会付出努力的深圳大学及法学院、广东省和深圳市法学会,以及各协办单位表示感谢。他系统总结了过去一年的重点工作,包括开展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教育大调研、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启动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等。他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原则,法学教育必须以此为根本遵循,解决当前整体素质不高、高端法治人才稀缺等结构性短板。他呼吁法学教育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推动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总主题,将其作为新时代的重大课题,为全面依法治国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杜焕芳主持开幕式。

杜焕芳 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
大会主题报告阶段由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韩大元主持。

韩大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围绕“构建中国特色法学教育体系”主题,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召集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文显,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黄进,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付子堂,深圳大学法学院院长熊伟教授,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晓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教授,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陈鹏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林彦教授分别做主题报告。

张文显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召集人、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张文显指出,自2020年正式提出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秉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开放包容”的科学范式,实现了系统性丰富与发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提出了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论断,更加强调立足中国实践拓展发展路径,构建起五个子体系的理论框架,丰富宪法实践的标识性概念及内涵。在法治中国建设前沿问题上,习近平法治思想也推动了法治现代化理论、法治改革、依规治党、涉外法治、民主人权等方面的创新发展。他强调,法学教育界必须及时跟进这些最新发展,更新教学内容,这是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的关键所在。

黄进 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黄进围绕“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范式”展开主题报告。他指出,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范式是中国特色法学教育与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并结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背景强调其必要性。他界定了“涉外”“涉外法治”“涉外法治人才”内涵,将人才队伍划分为四大类型,提出需把握三大关键: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国际法学科建设,以及优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付子堂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
付子堂在主题报告中深入解读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他强调,法学界应深刻领会全会提出的“六大原则”等核心要义,并将其精神实质全面融入法学教育的“十五五”发展规划中。他指出,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中国法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法治人才。

熊伟 深圳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熊伟展示了深圳大学法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介绍了学院特色化发展的愿景与实践。深圳大学法学院未来将以“智慧型、国际化、实践导向”为发展方向,重点布局法律与科技、涉外法治及法治城市建设等领域,通过建设重点实验室、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服务深圳法治城市与大湾区建设,打造有凝聚力、有温度的学院文化,争创国际一流的新型法学院。

龚晓峰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深圳大学
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龚晓峰结合自身经历,围绕深圳发展历程展开分享。他指出,问题本身就是机遇,中美博弈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新兴产业是关键。深圳凭借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与鲜明的企业家精神,构建了优质营商环境,精心打造 “20+8” 产业布局,不断深化深港合作,借助区域协同释放发展活力。深圳重视人才、民生,政府坚持“小政府、大社会”。不同地区转型升级需结合自身实际,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杨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杨东分享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聚焦大服务与大模型,从四个方面着力培养法学实践人才的探索与实践经历。一是“大服务”,服务党和国家立法,搭建全球法律服务网络;二是“大模型”,日前推出的2.0版本,获全国首个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并逐步进行产业化落地;三是“大论坛”,已取得圆满成功;四是“大联盟”,加强定期与全国院校及全球顶级高校的合作。

陈鹏 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陈鹏分享了厦门大学法学院在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举措和计划。其四大核心举措包括特色跨学科课程、跨院系共享课程、主辅修制与微专业项目布局、双学士项目布局。他表示,厦门大学法学院未来将继续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质量为核心,为国家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人才保障。

林彦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林彦从三方面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的人才培养经验。一是创新培养方式,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加强课程建设,推进一流课程、实践课程以及通识课程建设;三是加强过程控制和质量提升。他提到,未来学院将立足上海区位优势,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加强涉外与未来法治人才培养。
年会共设立十一个分会场。第一分会场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法学教育体系,研讨法学教育、涉外人才培养等问题。第二分会场聚焦实践导向法学院校改革,与会嘉宾分享院校经验、提出相关问题与建议。第三分会场聚焦人工智能时代下法学教育的变与不变。第四分会场聚焦交叉融合和实践教学,与会专家分享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经验。第五分会场探讨法律教育与法治实践,为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第六分会场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与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围绕各地域特色人才培养及教学实践展开研讨。第七分会场围绕“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会嘉宾分享了各校法治人才培养特色。第八分会场围绕法学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定位、路径优化及实践衔接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在“构建中国特色诊所法律教育体系”专题分会场中,与会嘉宾分享各校诊所式法律教育实践方案,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展望。“人工智能时代的模拟法庭教育”专题分会场的基本立场是开放拥抱,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守正创新。“诊所教师培训”专题分会场则聚焦法律诊所教学中的AI赋能,分享工具应用与实践经验。

分会场图片1

分会场图片2~11
10月26日上午11:00,会议举行闭幕式,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健主持。
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龙翼飞,模拟法庭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许身健,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婉琳,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孙昊亮,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寿平,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彭德雷,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法学院教授冯果,中国计量大学教授陈永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晓景,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院长李晟汇报了各个分会场的研讨情况。

闭幕式发言嘉宾
深圳大学法学院院长熊伟代表承办单位向所有工作人员及参会嘉宾表示感谢,并与下届年会承办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秦天宝交接会旗。

闭幕式会旗交接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构建中国特色法学教育体系凝聚共识、明确路径,也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人才根基、注入理论动能。

大会合照
文稿:陈彦卓 田宇哲 曹嘉仪 图片:马梓莹 图文审校:尹露